书香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别拿我当软柿子(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徐大茂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回到厂里,结果还没等他去告状,就接到了通知,让他去清洁大队报道。/brgt一起的还有他的难兄难弟。/brgt徐大茂想去找科长,结果人家直接躲了,最后只见到了严刚。/brgt严刚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对两人的遭遇是一点儿都不同情,他们现在的处境,也只能是……/brgt活该!/brgt得罪谁不好,得罪了李天明。/brgt别看李天明就是一个农民,在钢厂没有任何职务,可却是孙福满面前的红人,钢厂领导面前都有一号呢。/brgt海城电视台还专门以李天明为首的农民建筑队,拍过一集纪录片。/brgt最最重要的是,得罪了李天明,以后还想吃红烧鱼块,野鸭子炖土豆吗?/brgt这年头,谁的手里有物资,谁的腰杆儿就硬。/brgt全厂的工人,就指望着这点儿荤腥呢!/brgt徐大茂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这次不是踢到铁板,而是被铁板给砸死了。/brgt孙福满亲自下的命令,分明就是为了给李天明出气,这下他是甭想再回宣传科,做他体面的放映员了。/brgt李天明这次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除了徐大茂本身确实欠收拾,还有一个原因。/brgt他就是想通过徐大茂,向孙福满传递一个信息。/brgt他可以很听话,但他不是软柿子。/brgt捧着孙福满,给足他面子,但双方的关系是合作,没有高低上下之分。/brgt孙福满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合作才能一直继续下去。/brgt一个是大国企部级单位的实权处长,一个不过是个农民。/brgt李天明要和对方平等的合作,看似荒唐,可这个年代本就有着很多的不合理。/brgt别人被捆住手脚,做事畏首畏尾,可在李天明看来,却是他乘势而起的良机。/brgt换作以后,想用一些物资就获取孙福满这个级别领导的青睐?/brgt做梦吧!/brgt李天明就是要抓住这个时间差,让孙福满倚重他,不敢过分的轻视他。/brgt这个念头也不是刚有的,而是那天李天明去棉纺厂,杨科长提起猪肉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盘算了。/brgt孙福满自以为是在帮李天明扩大销路,顺便借着李天明送人情,可他也不想想,这事就算明面上合理合法,不犯任何错误,可知道的人越多,参与进来的人越多,出事的概率也就越大。/brgt而且,一个营建科的科长,关心起了后勤物资采购的事,这本来就有多事夺权之嫌,很容易遭人攻讦。/brgt容不得李天明小心谨慎些。/brgt对于一个做事习惯了走一步,看三步的人,李天明希望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brgt任何一个突发状况,都要使得他精心布置好的计划出现变故,然后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brgt总之一句话,没那个脑子就别多事。/brgt孙福满或许看不透李天明的用意,但这次的事,绝对够他琢磨一阵子的了。/brgt至于徐大茂?/brgt算他倒霉!/brgt这事过去没两天,就在李天明的新房架顶的当天,炼钢厂的放映员又来了。/brgt也算是孙福满在表明态度。/brgt这次来的放映员,已经知道了徐大茂两人在李家台子的遭遇。/brgt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的,安排他们吃饭,就老老实实的吃饭,要求他们什么时候放映,就乖乖的放映,主打的就是听话。/brgt牢牢的坚持一个原则,不给李天明生事,收拾他们的机会。/brgt只是等到转天离开的时候,两人看着各自车把上挂着的两只鸡……/brgt这个村的人,其实还挺好的嘛!/brgt李天明历来的行事风格都是如此,你懂规矩,我自然要比你更懂规矩。/brgt约定俗成的一些常例,我可以给,但你不能伸着手要,更不能变着法的通过刁难人来索取。/brgt盖房子告一段落,李家台子接下来又为春耕忙碌了起来。/brgt连着半个月,全体社员忙得脚不沾地,总算是赶在劳动节之前,撂下了地里的活。/brgt劳动节的第二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县农业局将猪崽、鸡苗运到了李家台子。/brgt看着一车车的小猪崽,鸡娃娃,就算是辈分最大,年龄最长的三老太爷,一辈子也没见识过这么大的阵仗啊!/brgt这下,李家台子是真的看见好日子了。/brgt后来跟着投了钱的,现在只恨自己当初胆量太小,没往养殖场多投些,至于那些一分钱没拿的,后悔都来不及了,等到年底,看着别人大把大把的分钱,他们却只能拿村里事先扣下的那笔卖鱼钱的分红。/brgt可6000块钱,平摊到每一户才不到20块钱,这么一点儿,分到手个仨瓜俩枣的能干啥?/brgt接下来的几天,陆陆续续的又有人找到李学庆,想要拿钱投给养殖场。/brgt“想啥呢?这养殖场都干起来了,猪崽、鸡苗也都到了,现在想拿钱?早干啥去了?”/brgt总之,李学庆的态度就俩字——没门!/brgt有的人还不死心,又来找李天明,更是异想天开地希望能从他的手里买股份。/brgt在他们看来,李天明往养殖场投了1500块钱,占了养殖场一成的股,分给他们一些也没啥。/brgt可问题是……/brgt凭什么?/brgt李天明连日后生猪、活鸡的销路都给找好了,把到手的金疙瘩,敲下来一块儿分给别人?/brgt他脑子有病啊!/brgt当初在村支部,李天明可是掰开了,揉碎了的和乡亲们解释了半晌养殖场的好处,可这些人就是不听,他能有啥办法?/brgt一门心思的想要带着大家伙一起赚钱过好日子,偏偏有人非要把自家的财路给断了。/brgt现在想要续上?/brgt晚了!/brgt有的时候,一次足够让人肉疼的教训,比说多少大道理都管用。/brgt李天明忙活养殖场的事,根本没工夫去理会那些人。/brgt如今养殖场已经办起来了,县革委的胡主任也只能支持,还特意吩咐县农业局安排几个专家过来帮着指导如何科学的集中饲养。/brgt毕竟到了年底,永河县的任务猪还要靠李家台子的养殖场,事关自己的政绩的前途,胡主任也不敢大意。/brgt李天明找农业局带队的干事,问过之后才知道,这几位专家都是被下放劳动锻炼的。/brgt其中一位原先的头衔,李天明听了以后都不禁啧舌。/brgt好家伙的,这等大学问人居然跑到李家台子这么一个小地方,教他们怎么养猪养鸡,实在是大材小用了。/brgt“叔!跟你商量个事!”/brgt李天明把李学庆拉到了一边。/brgt“你小子又有什么主意?”/brgt李天明指了指正在给村民们上课的那几位老人家。/brgt“叔!那位是农科院的!”/brgt“啥农科院?”/brgt李学庆哪懂这些。/brgt李天明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brgt“反正就是养猪养鸡特别厉害。”/brgt李学庆不以为然。/brgt“养猪养鸡谁不会,听他们说的邪乎,村里谁家没养过。”/brgt李天明急得跳脚。/brgt“不一样,以前每家每户也就养一头,养鸡不能超过5支,就算是村里的养猪场,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20头,现在可是两千头猪,上万只鸡,万一要是得个病,闹个灾的,咋整?到时候钱都打了水漂,咋和乡亲们交代?”/brgt这下李学庆没法继续淡定了。/brgt“你说的……他们能治?”/brgt“能不能治先放一边,至少人家比咱们懂,这么大规模的饲养该怎么办,才能避免我说的那些情况。”/brgt李天明本来就想着,等猪崽和鸡苗运过来以后,去找农业局局长,让这位本家的堂哥帮着安排几个技术员过来指导一下。/brgt结果这位堂哥想到他的前头了,不但派了技术人员,还把这种牛人给派来了。/brgt“你到底想干啥?”/brgt“这几位都是下放锻炼的,在哪锻炼不都一样嘛!”/brgt说是下放锻炼,其实就是蹲牛棚。/brgt李学庆一听就明白了。/brgt“县里能答应?”/brgt“咋不能,像他们这种FD学术权威,让他们在县城里扫大街,掏粪坑都便宜他们了,就应该让他们到条件最艰苦的农村来,通过农业劳动,来纠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您说……是不是这个理?”/brgt呵呵!/brgt这个说法好,任谁都挑不出毛病。/brgt“行!这事我来办!”',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